在这个看似狭小的世界里,我的一生却拥有着无限的能量和可能性。每一个微小的行动和选择,都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和影响力。即使身处繁忙的都市,也能感受到内心深处蕴藏的无限能量,让我勇敢地追寻梦想,坚定地走向未来。这个世界或许很小,但我的内心却拥有无限大的梦想和力量,让我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成长。
匠心筑梦是择一业终一生的意志!
是逐浪拼搏、攻坚克难的决心,
是偏毫厘不敢安、追求卓越的使命……
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广播电视台
联合制作的《云岭工匠》
第七季1-10集
7月22日起播出,欢迎收看!
今天播出:
广电网络技术尖兵 张良
这几天,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北大村智慧应急广播出了点故障,当地技术人员一直没找到问题所在。他们请来了这套系统的项目开发负责人、网络技术工程师张良。
逐级排查后,张良找到了问题所在。通过更换频繁脱线的故障装置,他让“大喇叭”恢复了正常。
云南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于2018年,实现了国家、省、州(市)、县、乡、村六级互联互通,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张良团队对应急广播进行优化、升级、改造,融入多网络业务形态,打造出“一平台+全通道+多终端”的网络架构体系。
新的应急广播采用“彝语+汉语”传播,让当地彝族群众能听得到、听得懂,更加有效地传递了党和国家的声音。2020年,“石林县智慧应急广播试点项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视听产业发展项目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而这只是张良主导、参与的34个项目之一。
2010年大学毕业后,爱看电视,被家里人称为“电视大王”的张良成了一名广电人。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才入行的第一天,我的师傅带着我盘点仓库,仓库里面有很多设备,有缆线、接头、模块,一圈下来以后我整个人都是懵的。 ”
刚入行时,张良从事有线电视网络维护。没有光鲜亮丽,只有24小时待命、随时奔波的现场和排不完的故障。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刚好在那个时间点,又遇到双向的一些业务,那些业务比较新,很多老师傅其实都不熟悉,可以说是一边摸索一边维护。”
2010年,恰逢国家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改革。有线电视迈向数字化,标清转换为高清,革命性的升级就是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不再固定于一个频道一档节目,观众可以自由互动点播。传统的单向维修技术受到挑战。“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新人张良的“过桥梯”就是:拼命学。每一次的双向故障报修他都不会错过,为的就是尽快掌握新的技术手段。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有很多不懂的东西我都会向师傅请教,晚上回来后,我还会把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去查大量的相关资料,自己学习、研究,甚至是搭一些环境自己去模拟。”
三年多的时间,张良从看到设备就懵,到熟悉电缆、光缆、各个设备的性能参数,最终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故障处理方法,成长为维修高手。就在张良以为自己会朝着维修技术方向走下去的时候,新的挑战来了。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我们发现很多系统的核心实际上是在软件这一侧,软件这一侧是我们比较薄弱的环节,它也是创造利润价值比较大的一个点。”
成立软件研发团队,做自己的软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这是公司新的业务发展需求。张良临危受命,成为研发团队负责人,开始转型做项目、编程。张良再次从零开始。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总经理 胡永胜:“开发程序、小程序还有APP,我们一开始都不懂这种Flutter语言,张良同志就通过自学,我们整个团队很快就介入这个学习环境,然后我们研究院就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形成了两种开发框架。”
有人是“干一行、专一行”,张良则是“换一行、精一行”。不管遇到突发状况,还是处理用户故障,只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服务。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张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我在做光纤熔接的时候,一开始是提高一分钟,后来提高十秒钟,最后是提高一秒钟,可能提高一秒钟,总共练了七八百次。”
不沉浸于以往的成就,敢于向未知的变化挑战,从一线维护员到网络技术工程师,善学习、敢尝试的张良在每一次转型中不断突破自我。在维护一线,张良累计处理用户故障7900多次,排除疑难故障575次,紧急抢修325次。在研发一线,张良参与开发8个实用增效的系统软件,取得软件著作权3个,主导并参与产业项目34个,创造经济效益2600多万。
2022年1月,经过层层选拔,张良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时有线电视运维保障队伍中的一员,参与闭环式场馆运维保障工作。在延庆场馆群指挥中心,张良除了排除隐患、运维保障外,每天都要面对新技术的挑战。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比如说我们的无线5G CATV系统,就基于5G的直播,还有基于冬奥专网场馆OBS低延迟直播系统,我们在实际工作里面还没有碰到这些技术。”
两个多月里,张良放弃春节假期,驻守安播第一线。最终以零故障、零失误高质量完成任务。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全球转播观众人数超过20亿,成为有史以来数字化参与度最高的冬奥会。参与其中,张良倍感振奋。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这也是我人生当中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冬奥会上面使用到的一些技术,它是我们广电系统发展以来最新的一些技术。”
数字技术在不断迭代,安全播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既能在世界顶级赛事的电视转播中贡献力量,也能走村串寨为偏远地区送去实用的网络技术,爱看电视的张良不再有时间看电视,但却让更多爱看电视的人看上了电视。屏幕背后的张良,支撑着这套庞大系统的运转,也参与、见证了广电网络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张良:“我一直认为我的世界挺小的,但正是这样,才能让我更加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面。”
从大屏到小屏,
未来的技术日新月异,
遇到变化我就去试一试,
遇到困难我就迎上去解决它!
——张良
主创团队
总编导 杨 燕
编导 段志芳
摄像 金继坚 赵文翰
配音 胡世欣
主编 李 锋
视觉统筹 杨 牧
后期制作 范顺喜 熊震荣 刘 娜 杨 睿 谭茜
视觉包装 念明党 陶 磊
新媒体统筹 胡 华
新媒体编辑 董桂英
节目监制 黄洁龙 周雪萍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
“我的世界虽小,能量却无限大!”
立即下载